詔令:基本釋義,其它信息,中國歷代詔書,西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

2025-10-09 18:59:04

詔令

詔令是以皇帝名義發布的公文的統稱。民間則一般稱為“聖旨”。大體上可分兩大類:一是發布重大制度、典禮、封賞的文書;二是日常政務活動的文書。概括起來有制、詔、誥、敕、旨、冊、諭、令、檄等。

基本介紹

中文名:詔令外文名:Imperial edict(英文)、命令をかける(日文)拼音:zhào lìng注音:ㄓㄠˋ ㄌㄧㄥˋ

基本釋義,其它信息,中國歷代詔書,西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基本釋義號令。皇上發布命令。文體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發命令﹑文告的總稱。包括冊文﹑制﹑敕﹑詔﹑誥﹑策令﹑璽書﹑教﹑諭等。其它信息制 是皇帝頒布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璽;詔書是政務文告。“制”和“詔”相比,制書要比詔書級別高些。誥 起初是用以指告誡之文,後用以封贈,明清一至五品的以誥命授予。清代又以誥命特指受封贈的婦人。敕 是用以封贈較低級官的一種文書,清代封贈六品以下官或婦人用敕命。明清官吏受封贈的文書統稱為誥敕。旨 宋以後專指皇帝的意見、命令為旨,一般稱“聖旨”。冊 是帝王封爵的策令,凡立皇后、立太子、封王尊賢都用冊書。諭 皇帝施於臣下的文書,亦稱諭旨、上諭。令 皇帝的命令。檄 古代帝王作徵召、曉諭、申討之類的緊急文書,多插上羽毛,稱為“羽檄”(俗稱“雞毛信”),後泛稱緊急之類的文書為“檄”。中國歷代詔書《說文解字》解釋“詔”:“告也,從言從召。”鄭玄為“詔”作注,謂“詔,告也”。詔書有一定的格式,比如清朝時的詔書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或“布告中外,鹹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清朝時,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布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為“拓黃”。註:“奉天承運皇帝”為一個詞,奉天承運為皇帝的修飾定語,為明清兩代採用。以下為中國歷代的詔書簡歷:西周詔書在西周時分為“誥命”和“敕命”兩種,原是一種訓誡勉勵的文告。秦漢秦始皇於前221年一統天下後,自以為功績勝過三皇五帝,於是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秦亡後,漢朝繼起,基本上承襲了秦朝的制度。而其中詔旨的寫作格式,漢代的開頭大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後漢書》卷3《章帝紀》載章帝詔書稱:“中元元年詔書,五經章句煩多,議欲減省。”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有這么一段論述:“秦承周末,為漢驅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並以為號。漢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的詔令與漢代相仿,但皇帝即位詔書中多有“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一語。重要原因大概是當時朝代更替頻繁,每幾十年便更替一次,使皇帝都強調其統治乃天意,他人不得違天。隋唐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一般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其中有嚴格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復奏而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唐六典》卷8 門下省·給事中條)。所以在頒行的制書之首往往是“門下”兩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歸的話往往見於皇帝的即位詔令中,與魏晉南北朝時略同。而西周時的“誥命”與“敕命”在此時專指帝王授官、封贈的命令。宋宋代的詔令雖繼承唐代,但有所變化。宋代皇帝的詔令,不論事情大小,“非經二府者,不得施行”,但此處二府系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詔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書門下議,學士為之,故許多重要詔令開頭與唐代一樣,都是“門下”二字。如《宋大詔令集》所載從宋太祖到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門下置於篇首,同時,《宋大詔令集》中所存的詔令中,以“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的亦占有相當比例。元元代以蒙古語為國語,故以“國語訓敕者曰聖旨,史臣代言者曰詔書”。蒙文和漢文詔書開頭都使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的套語。其中“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是蒙文,意為“天眷命”,即“受天眷命皇帝”聖旨。明明太祖自稱法天道、承天命。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記載,太祖嘗言:“見人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因而其詔書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外朝則以奉天殿等三大殿及奉天門為主。明代詔書通常以“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或“詔曰”或“敕曰”)起始,末尾以“鹹使聞知”對照明太祖於韓宋時期令旨詔書,“皇帝稱旨,吳王令旨”、“奉天承運,吳王聖旨”,可知,若不抬頭其斷句應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另外,明朝規定親王、群臣上表箋,都得有“天眷命,統馭萬方”或是“天受命,君師宇內”等字樣,節日朝賀須用“天永昌”,皇帝郊祀稱自己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樂頭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華夷”、皇帝結婚的納採制詞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寶璽則有“皇帝奉天之寶,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寶”字樣等等,都認為明朝政權的統治出自天意。此時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清偽滿皇宮博物院陳列的溥儀即位詔書清承明制,其詔書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中間為主文,結尾則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布告中外,鹹使聞知””、“布告中外,鹹使知悉”為多。“中”乃禁中,是京中宮廷,“外”是指外省地方。詔書以外,清代還有制辭(即制書)。其開頭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云云。清代詔書多用大幅硬黃紙書寫製成。所謂硬黃紙,是將紙放入黃檗汁浸染至滅白為止,以達到防蟲滅菌的效果。詔書紙高約八九十厘米,橫寬視文字內容長短而定,長者可達五六米,表里二層成長卷式樣,雖大卻十分堅固,不容易破損。

詔書文字為墨筆楷書,均為滿漢合壁,漢文位於右方,豎行往左書寫;滿文位於左方,豎行往右書寫,多用朱圈句讀,與一般文書不加標點不同。紙張接縫處正面正中位置蓋有騎縫印,印用‘皇帝之寶’,正文之後另起一行偏上位置書寫年號及年月日期,並騎年蓋月,鈐用‘皇帝之寶’。

相關詞條

詔令詔令是以皇帝名義發布的公文的統稱。民間則一般稱為“聖旨”。大體上可分兩大類:一是發布重大制度、典禮、封賞的文書;二是日常政務活動的文書。概括起來有制、...

詔令文書詔令文書,中國歷代帝王向所屬臣民發布的各種文書的統稱。這類文書當時具有法律效力,與一般只有行政效力的官府下行文書性質不同,在中國古文書中自成一類。詔令文書是...

詔令奏議史部十一 詔令奏議類 記言記動,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錄蔑聞焉。王言所敷,惟詔令耳。《唐志·史部》,初立此門。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移...

兩漢詔令漢代詔令文書彙編。原分二部:北宋徽宗時開封府掾林從《史記》《漢書》記、傳中採集詔令原文401篇,以世次先後編成12卷,名《西漢詔令》,徽宗大觀三年(1109)程...

宋大詔令集中國北宋九朝詔令文書彙編。原名《本朝大詔令》或《皇朝大詔令》。原書不著編者﹐據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王應麟《玉海》﹑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等文獻所...

唐大詔令集《唐大詔令集》是唐代以皇帝名義頒布的一部分命令的彙編。全書一百三十卷。北宋宋敏求(1019~1079)編。宋仁宗時,敏求父宋綬為知制誥兼史館修撰,曾將唐代詔令加...

楓丹白露詔令(1685年楓丹白露詔令)楓丹白露詔令(Édit de Fontainebleau)在1685年由法王路易十四頒發,廢止了南特赦令,使得天主教在法國取得絕對優勢。楓丹白露詔令增強了法國的中央集權,但也導致了嚴重...

楓丹白露詔令(1540年楓丹白露詔令)(1540年楓丹白露詔令)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1540年6月1日,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頒布了法蘭西...

朝廷詔令朝廷詔令是遊戲天龍八部2的任務活動名稱,在遊戲中此活動是改版後的新任務,會隨機分配給遊戲玩家相應任務。...

明詔令古籍簡介《明詔令》·二十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不著編輯者名氏。四庫提要所載自太祖至嘉靖十八年止,蓋嘉靖時人所為也。考秦、漢天子之語皆謂之詔,宋以來...

詔令體散文【詔令體散文】 古代泛指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後專指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太子所發布的文書、命令。《史記·秦始皇本紀》:“臣(李斯)等昧死上尊號,王日‘...

桓玄詔令東晉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代晉自立,國號楚,公元404年,頒令停止使用簡牘,他在詔令中說:“古無紙,故用簡,非主與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至此...

廢格詔令擱置皇帝詔令,拒不執行。漢代侵犯皇帝權力及尊嚴的一種罪名。 漢律規定:“廢格明詔,棄市。”(《史記》卷一百一十一《淮南王劉安列傳》) 譯:擱置皇帝詔令,拒不...

大金詔令釋注《大金詔令釋注》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克昌。...... 《大金詔令釋注》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克昌。作者 董克昌 ISBN 9787207022...

明史研究論叢: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明史研究論叢: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是2010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篡。...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是由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是由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

米蘭敕令米蘭敕令(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又譯作米蘭詔令或米蘭詔書,是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在313年於 義大利的米蘭頒發的一個寬容...

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天聖四年(1026年),他認為針艾之法講求精準,而前代古籍對穴位之描述紛繁錯雜,易誤導醫者,故詔令王惟一主持鑄造針灸銅人為范。王惟一又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與之...

典誥典誥,漢語辭彙,拼音:diǎn gào意為《尚書》中《堯典》、《湯誥》等篇的並稱。亦泛指經書典籍。也指典章詔令一類文字,還可指草擬詔令的官職。...

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史研究論叢(第8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內容簡介:有鑒於明代詔令文書的整理是一項繁重、長期的工作,自2007年開始,我們明史研究室成立課題組並申報了院重點...

王莽改制這道詔令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即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制,私人不得買賣;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畝;一家男丁不...

欽定憲法大綱頒布法律,發交議案,召集及解散議會,設官制祿,黜陟百司,編訂軍制,統帥陸海軍,宣戰媾和及訂立條約,宣告戒嚴,爵賞恩赦,總攬司法權及在緊急情況下發布代法律之詔令...

詔書。而天命所歸的話往往見於皇帝的即位詔令中,與魏晉南北朝時略同。而西周時的“誥命”與“敕命”在此時專指帝王授官、封贈的命令。...

懿旨元代公文略有變化,如詔令稱聖旨,命令稱令旨,指令稱懿旨,並增加了一些新的文體,如行移、申狀之文。 所以對於皇帝的詔令稱為聖旨,對於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或指令...

熱門詞條

男兒有淚不輕彈

愛似百匯

騰訊手機管家PC版

吳旻璁

金山老街

康是美

神采

小琉球旅遊

人群恐懼症

燕歸人

空心磚

mybank

東風風行CM7

日本自衛隊

Ingrid

魔影工廠

森進一

新天子傳奇

幽游白書-魔強統一戰

歌譜

沙魯

美國隊長3:內戰

兒童發展

宇瞻科技

眾星拱月

坂本勇人

高漸離

美的空调好还是格力空调好?5点优劣势比较+8款好用省电空调推荐
平台贷款取消全流程:5步搞定网贷撤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