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毒气战的发展史,残忍程度令人不寒而栗,愿世界没有战争

2025-09-27 03:56:23

而且还颇有预见性地指出各国都不可以将化学武器用于空战,而此时距离飞机的出现总共也没有过去多少年。

虽然海牙的会议上禁止了人类使用化学武器参战,但是正所谓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的。

在第一次战争爆发之后,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很快就破灭了,在1914年的9月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之后,德国人更是彻底发现,想用普通的突击战术突破法国人如铁桶一样的防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德国人使用了机枪、大炮和骑兵,但是都没有突破法国人的阵线,最终德国人只能将目光锁定到了化学武器上。

德国人很快就总结出了一套毒气进攻战术,他们表示在战场上应该集中使用毒气,以密度极大的毒气云奇袭对方,这样不管敌人是否早就已经有了准备,都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毒气云而惊慌失措。

然而在几次袭击之后,英国人已经开始为前线的士兵配发防毒面具,于是德国人表示任何毒气作战都应该隐秘地进行,在战争爆发前快速地将毒气云转移到对方的阵地上,让对方来不及准备,这让英国人不得不每天戴着防毒面具睡觉。

而在对抗东线的俄国人的时候,因为俄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防毒面具的配发情况十分的不理想,因此俄军的阵地可以说更加的脆弱,往往在毒气的袭击之下很快就崩溃了。

不过,很快协约国各国也掌握了如何对抗毒气的方法,毕竟氯气虽然剧毒,但是也十分的容易破解,那就是仅仅需要将口罩浸泡过硫代硫酸钠溶液,然后再盖住鼻子就可以破解氯气的损伤。

而且更主要的是,当时的毒气战对天气的要求十分严格,当时的德国人曾经针对俄国展开过一次毒气偷袭,然而在那次袭击行动当中,最终的结果却极其的惨烈。

因为风向的突然改变,将氯气又重新吹回了德军阵地一边,导致德国人反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在这次事故之后,德国人也不得不开始考虑使用更加成熟的方式,将毒气送到对面的阵地上去,而这一研究成果就是毒气弹。

很快,随着防毒面具成为战场上的标配,氯气也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毕竟只需要在防毒面具的罐子里放上一些活性炭,氯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德国人开始研究更先进的毒气,那就是氯化苦,但是这种物质对于防毒面具的突破也依然十分有限,毒气战再次陷入了僵局当中。

但是随着德国人一波又一波的打击,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开始进行毒气的制造,他们使用毒气炮弹炮击德国人的阵地,给德国人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从此毒气战开始变得不受控制,任何国际公约在此时都变成了废纸,这场战争正在向着不可控的方向飞速疾驰。

而在1916年,奥匈帝国也研制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这种东西就是光气,相比于氯气,光气的毒性更低,但是这种毒气却拥有着累计加长的效果,只要人员在光气覆盖的范围之内呼吸了很长时间,浓度就会越来越高,而人会迅速窒息,积累的时间越长伤害越大。

1916年,奥匈帝国面对多贝托高原上意大利军队的凶猛攻势无力抵挡,于是奥匈帝国向意大利军队释放了100吨的光气,导致意大利军队6000多人中有5000多人因此不治身亡,可以说拥有着极其恐怖的杀伤效果,而光气的出现则迅速地让其成为了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当中,各国都开始制造光气,虽然其产量只占到了全部毒气的25%,但是由于光气而死的人却占到了整个一战毒气战的85%,然而仅仅是光气还不够,残酷的战争依然在进行。

1917年的时候,德国人开始将芥子气投入到战场上,在西线战场,德国人第一次使用了芥子气,他们打出了一连排的炮弹,炮弹落在英国人的阵地之上时,英国人猛然发现这一次防毒面具也帮不了他们了。

英国人先是开始打喷嚏然后呕吐,最可怕的是皮肤开始出现水泡,并且溃烂,眼睛也失明了,惨烈的景象吓傻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1917年,德国人足足使用了三个星期的芥子气,这种杀伤效果十分恐怖的武器所造成的恐怖景象,被德国人描述为之前所有毒气战伤亡的总和。

德国人在芥子气的炮弹上画上了一个黄色的十字,因此这种毒气也被同盟国称为“黄十字毒气”。

而面对着德国人攻击的协约国,最终也决定使用毒气来反击德军,协约国经常会制造局部性密度小的毒气云,然后进行对于德国人的骚扰。

从1916年开始,英军就开始在索姆河战线上频繁的释放毒气,但是效果却远远不如德军在西线战场上的威力,德国人对于毒气的浓度控制越来越强,尤其是在西线,一天的时间内将会释放数十轮的毒气攻击。

然而仅仅是使用毒气也无法挽回德国的败局,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的战败当中落下了帷幕,协约国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也为战场上毒气的恐怖表现而感到恐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总共有5万多吨的毒气被用于战争,直接造成了85000多人死亡,100多万人中毒,因此绝大多数的国家都认为这种武器不能在战场上继续使用,因此大家签署了一系列禁止化学武器使用的规则,但是实际上这并不能阻止毒气在战场上的出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的格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反而是变得更加的混乱,德意日法西斯的快速崛起,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又很快笼罩在了人类的头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开始。

好大喜功的莫索里尼原本以为征服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只需要几天的时间,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得到了英法支持的埃塞俄比亚,抵抗得十分顽强,甚至埃塞俄比亚的皇帝都拿上步枪投入到了前线的作战当中。

意大利人的进攻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此意大利人不得不选择使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突破埃塞俄比亚人的阵线,其中最典型的战术就包括毒气战。

为了突破阵线,意大利元帅巴多格里奥,授权前线部队可以使用任何种类、任何规模的毒气。

从1935年开始,德国人就将芥子气应用到了埃塞俄比亚,牛群和人群在芥子气的攻击之下纷纷倒闭,而且一旦发现村庄当中存在游击队,那么意大利人就会对整个村庄释放毒气,将所有村民消灭。

而战后,意大利向国际回应为何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因,他们竟然表示埃塞俄比亚首先使用了被《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的达姆弹,所以意大利才会使用化学武器。

然而这种指控是子虚乌有的,不少埃塞俄比亚的农民只能拿着自己的猎枪参战,他们怎么可能会有英国人的达姆弹呢?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意大利为了自己的侵略行径找借口而已。

看到意大利使用毒气作战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意大利的盟友日本也茅塞顿开,他们开始在日本国内组织各种各样的毒气研究所,并且逐渐地将这些毒气研究所搬迁到了中国境内。

实际上,早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当中,日本就已经使用过非致命性毒气,他们将催泪瓦斯和呕吐性毒气罐装在炮弹当中,打向中国军队的阵地。

在这一次战斗之后,他们认为效果十分的明显,于是在1938年武汉战役开始之后,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地使用芥子气对我军展开袭击。

日本总共准备了好几种毒气,其中以颜色进行指代,红色毒气指的是窒息性毒气,而黄色毒气则指的是芥子气,红色和黄色弹都可以使用炮兵或者飞机进行投掷,而最为丧心病狂的则是直接使用飞机,像撒农药一样地撒泼芥子气原液。

日本人在中国使用毒气可以说丧心病狂,甚至一直到了1945年5月8日仍然有使用毒气武器的记录,在八年抗战的过程当中,直接死于日军毒气武器的就有8万多人,可以说相当的恐怖。

尤其是宜昌这座城市,在1943年到1946年,就被日本人数十次的使用毒气进行毒害,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不过,不管是意大利还是日本,都没有敢对英美等强国使用毒气武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知道一旦自己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就将遭到更加恐怖的毒气报复,由此可见,这些法西斯国家也只不过是欺软怕硬罢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毒气战逐渐地在世界各国销声匿迹,仅有在两伊战争当中有并不确切的记录,但是毫无疑问,毒气作战的阴影依然萦绕在人类的头顶,在此我们只能希望世界再无战争,人类真正实现和平共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做程序员需要选择什么专业?哪个专业更吃香?
每打开一个网页就一个窗口,怎么取消?五种方法图文详解